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公共和私有

刚去美国的时候,不太分的清公共(Public)和私有(Private)的区别,主要是因为别人的公共和私有概念和我们不太一样。美国城市里真正公共的东西不多,并不是对公众开放的地方就是公共的。政府有一些政策鼓励私有空间公共化,同时也鼓励私人机构对公共项目的捐款投资。以纽约为例,曾经有一个时期,著名的中央公园由于缺乏维护资金,破坏的很厉害,成了吸毒犯罪者聚集的地方。后来有一个私人机构来出资维护,改善了整个区域的环境,政府或纳税人不用花钱,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当然受益的还有出资的私人机构,因为他们大都是住在中央公园周边的有钱人。整体环境的改善大大地提升了周边房产的品质。比较近期的例子是曼哈顿沿哈德逊河的一个改造项目。通过改造,开发商获得了沿河岸高品质公寓群,城市获得了一个开放式滨河带状公园。社区内部私有庭院在一天的大多时间也是对公众开放的。公共和私有的共生对于双方是互利互惠的。

按理说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展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是理所当然和很受重视的,但就我在上海这几个月的观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过去十多年,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机会。房子修了不少,高档社区修了不少,但城市整体环境并没有得到响应提升,或者说城市公共环境并没有乘机得到相应提升。政府所规定的绿地率改善的只是社区内部的私有环境,对于整个城市来说,一个片区的改造只意味着更多的建筑和沿街围墙。对于住在所谓高档社区里的人来说,也就围墙内巴掌大的一个室外环境,围墙之外照样还是改造之前乱七八糟的公共环境。

如果每一个新建社区都把私有庭院贡献出来由城市共享,一个改造项目就可以带动一个片区的公共环境改造。每一个社区居民在公共环境改造中贡献一份力量的结果是:失去的是围墙内巴掌大的私有庭院,得到的是围墙外成体系的高品质公共环境。